飼料投喂可用人工配合顆粒料,要求蛋白質(zhì)含量42%-45%,主要原料有魚粉、酵母、血粉、小麥、玉米、蠶蛹等,顆粒料在水中的穩(wěn)定性要高,保持半小時以上。魚種入箱后應停止投餌2-3天,以便魚種適應環(huán)境,2-3天后開始投餌,剛開始投喂需少量多次,進行誘食。餌料粒徑應隨著魚體的增大適時調(diào)整,以達到適口為宜。每天早中晚各投餌一次,鱘魚有夜間覓食習性,夜間投喂一次,日投餌量為箱內(nèi)魚體重的2%-4%,同時投餌量應根據(jù)天氣水溫和魚的攝食情況而定。
清塘消毒放苗前半個月,池塘進水15-20厘米,用100-150公斤/畝生石灰兌水后全池潑灑,以消滅水中有害生物;池塘浸泡3-4天后把池水排出池外,再進水浸泡池底,進水口用60目篩絹過濾;用15-20公斤/畝的茶子餅清塘消毒,消毒前先把茶子餅打碎并用水浸泡1天后,全池潑灑,可以殺滅池塘中的魚、蝦和魚蝦卵,清塘后的茶麩留在池中做肥料。放苗天,池塘加水到70-80厘米深,再用含氯消毒劑消毒。
苗種放養(yǎng)選擇健康無病害的鱘魚苗種,體長在20厘米以上為好。一般大規(guī)格苗種的放養(yǎng)密度為400-600尾/畝。放苗時間既要考慮水溫適宜,又要考慮成魚上市。苗種運輸前1-2天應停止投喂,運輸時選用38×82的聚乙烯包裝袋,在袋中加水3/5,并用冰塊將水溫調(diào)節(jié)到12-15℃,每袋放入體長20-30厘米的魚苗20尾,包裝后運輸。如果運輸時間在8小時以內(nèi),可以用水車運輸,但要隨時注意運輸途中的水溫變化,效果也很好。放苗前2天應先試水,用相同規(guī)格的魚苗10條左右放入網(wǎng)箱中,觀察鱘魚的活動情況,如無異常,即可放苗。正常放苗時,不要先把運抵的苗種袋解開,應全袋放入池塘中,慢慢使袋內(nèi)水溫和池塘水溫接近后,再打開袋口將苗種放入池塘中。有條件的養(yǎng)殖場,好連魚帶水倒入一個大桶中保持連續(xù)充氣,然后在桶中放入食鹽,使鹽度達到2%,浸浴魚體10分鐘后放苗入池。
飼料投喂池塘養(yǎng)殖以投喂配合飼料為主,鱘魚魚苗剛下塘時,尚未形成在固定地點攝食的習慣,要及時馴化??蓪暳贤斗旁陲暳吓_上,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,也便于日常觀察。有些鱘魚,如史氏鱘、雜交鱘、俄羅斯鱘、中華鱘等都有夜晚趨光的特性,夜間馴化時可在靠近飼料臺的地方加以照明。投喂應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,飼料要適口,粒徑不能過大或過小,一般以魚的口裂的1/2為好。投喂量為魚體體重的3%左右,日投喂3-4次,視具體情況隨時調(diào)整投喂量。
病害防治真菌性疾病的癥狀是行動遲緩、魚體消瘦、不攝食。防治方法是要防止魚體受傷,對患病魚體可以采用克霉唑和1%的食鹽與小蘇打水混合溶液浸泡患魚10分鐘左右。
剛孵化的仔魚在體形和行為上變化很大,處于體表及卵黃呼吸向鰓呼吸轉(zhuǎn)移階段,此時需供給充足的氧氣。一般可在水泥池內(nèi)放置氣泡石,自動定時開關間隔充氣增氧,使溶氧量保持在6mg/L以上.氨、氨在0.5mg/L以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