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名稱 |
刺五加苗,短梗刺五加苗,長梗刺五加苗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園林用途 |
灌叢 |
品種 |
桔梗 |
品種純度 |
98% |
繁殖方式 |
播種苗 |
應用場景 |
花圃苗圃生 |
級別 |
良種 |
類別 |
中草藥類 |
刺五加樹苗生于森林或灌叢中,海拔數(shù)百米至2000米。 喜溫暖濕潤氣候,耐寒、耐微蔭蔽。宜選向陽、腐殖質層深厚、土壤微酸性的砂質壤土。
分布于中國黑龍江(小興安嶺、伊春市帶嶺)、吉林(吉林市、通化、安圖、長白山.靖宇)、遼寧(沈陽)、河北(霧靈山、承德、百花山、小五臺山、內丘)和山西(霍縣、中陽、興縣)。朝鮮、日本和俄羅斯也有分布。
刺五加苗栽培技術
移栽定植
(一) 選地與整地
選地:應選擇針闊混交林、闊葉林或者疏林地,上層林木郁閉度在0.3~0.5之間。坡向以陰坡、半陰坡為宜。也可選擇宜林荒山荒地,進行全光造林。要求土壤濕潤肥沃,排水良好。林地坡度不超過25度。
清場整地:要全面清除雜草、灌木,割茬高不超過6厘米。采用穴狀整地方式,穴規(guī)格為50×50厘米,清除樹根、雜草和石塊,疏松土壤。造林株行距為1×1.5米,即栽植密度為6666株/公頃。
(二) 栽植
要做到精心栽植,苗木好是隨起隨栽,在運輸過程中打包,防止風吹日曬。運到造林地塊的苗木,要及時假植,防止苗木風干,成活率。栽植時,苗要扶正,根系舒展,土要踩實。
刺五加苗田間管理
松土除草:樹苗定植后要及時進行除草松土,割除萌發(fā)的雜草和灌木,射干的種植技術在種植穴內松土,結合除草中耕二次,以保持田間清潔。
追肥:在6月下旬追肥一次,施腐熟的農家肥或人糞尿,在根部采取放射狀溝施,追肥后覆土,并澆1次清水。
剪枝整形:隨時剪去生長過密的枝條,以及枯死枝、衰老枝、病腐枝和畸形枝,保持樹木衛(wèi)生狀況及旺盛長勢。
采收加工
嫩葉采收:從4月下旬至8月末皆可采摘。要準確掌握采摘時機,在嫩葉完全舒展,尚處于鮮嫩狀態(tài)時采摘。采摘時要用“采一留一”的辦法,有足夠的葉片供樹木正常生長。
嫩莖采收:刺五加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發(fā)芽,當嫩莖長到15~20厘米時即可采摘。掌握采摘時機非常重要,采早了產量不高,味道不好;采晚了莖會變老,品質下降。
根皮及莖干的采收:根及莖干的采收宜在秋天樹木落葉后進行。對那些經過多年采摘和反復平茬,沒有復壯希望的老齡樹連根挖出,地上莖干部分截成20厘米長的段,洗凈曬干后捆成小捆。根部挖出后抖掉泥土,用清水洗凈,剝掉根皮曬干后即可出售或儲藏。
1.2播種育苗
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。刺五加播種地要施足基肥,結合翻地每公頃施用腐熟廄肥75㎡。要求床地細,床面平。在做好苗床上按行距20㎝開寬5㎝的溝,溝深3㎝,播種后覆地鎮(zhèn)壓。有條件應覆蓋草簾,并適量澆水,以保持床面濕潤。播種量視種子質量而定,一般刺五加種子成熟度只有50%左右,播種時應根據(jù)種子的優(yōu)良成熟度確定。一般要求每平方米出苗150-200株,即每溝有40粒優(yōu)良種子即可。刺五加雖然耐寒,但幼苗出土時易遭晚霜凍害,出苗后應防晚霜凍。
1.3田間管理
在刺五加幼苗出齊、長出3片真葉時可結合除草松土進行間苗,每平方米留苗100-150株。應視土壤墑情及時澆水。刺五加抗性較強,播種的幼苗很少發(fā)生病蟲害。
3栽培
于春季發(fā)芽前(5月份),按50㎝X100㎝的株行距,直接于造林地中。栽植后的每穴刺五加可發(fā)出多個萌芽,可任其生長。在秋季進行修剪,每株保留5個左右的萌條為宜。
刺五加雖較耐庇蔭,但幼苗時需要充足的陽光。要及時對林地進行撫育,割除影響剌五加生長的雜草、藤、灌。
3收獲
刺五加幼苗定植后,萌條長至50㎝時可視市場的需要及行情,進行摘葉加工綠色出菜或茶葉,秋季落葉后可將剪除的莖干銷售。
市場根皮價格好時,視株叢小,采取側面刨開法,將大叢的2/3的根、小叢的1/2的根刨出,取根后,要回真周轉的腐殖土,埋嚴踏實,讓保留的部分根系繼續(xù)生長萌發(fā)。
在土壤肥沃的地塊,刺五加莖干的價格好時可全部剪除,不僅增加收入,而且新萌發(fā)的枝條長勢旺盛。
刺五加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藥用植物,不過人們提到刺五加時都會想到它的根能入藥。在我們西北地區(qū)人們通常把蜀五加和糙葉五加的嫩葉和芽采摘食用。
1、種植
9月份采集果實,用水浸泡1~2天,搓去果肉,漂洗后撈出種子,混拌2倍量的河沙,裝于花盆或木箱內,置于20℃左右溫度下催芽。
2、除草
樹苗定植后要及時進行除草松土,割除萌發(fā)的雜草和灌木,射干的種植技術在種植穴內松土,結合除草中耕二次,以保持田間清潔。
3、修剪
在刺五加的生長期間,要隨時剪去生長過密的枝條,以及枯死枝、衰老枝、病腐枝和畸形枝,保持樹木衛(wèi)生狀況及旺盛長勢。
本溪縣人工栽培刺五加已有120多年歷史,以連山關鎮(zhèn)、草河口鎮(zhèn)、草河掌鎮(zhèn)、東營坊鄉(xiāng)、堿廠鎮(zhèn)、南甸鎮(zhèn)、田師付鎮(zhèn)、小市鎮(zhèn)和清河城鎮(zhèn)分布及栽培為廣泛。
“十二五”(2011-2015年)期間,本溪縣投資500萬元,對種苗基地、種植基地、建設進行扶持。
2013年,本溪縣選育出了產量高、抗病性強的刺五加新品種——“連山關五加1號”,并通過了評審備案。
2016年、2017年,本溪縣分別出臺了以刺五加為主的中藥材扶持政策,平地種植每畝補貼200元,加速形成了區(qū)域化布局、化分工、產業(yè)化經營的格局。
2016年4月,本溪縣與中國農業(yè)大學、云南農業(yè)大學、沈陽農業(yè)大學等高等院校簽訂了戰(zhàn)略合作協(xié)議,舉辦“遼東現(xiàn)代生態(tài)農業(yè)發(fā)展論壇”,“朱有勇院士工作站”掛牌成立。
2017年,本溪縣研究探索出“紅松混交刺五加”、“果樹混交刺五加”等林藥復合經營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