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名稱 |
五味子苗,本溪遼五味苗,五味子苗,北五味子苗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(Turcz.)Baill.或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. et Wils.的干燥成熟果實。前者習稱“北五味子”,后者習稱“南五味子”。
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,曬干或蒸后曬干,除去果梗及雜質。唐等《新修本草》載“五味皮肉甘酸,核中辛苦,都有咸味”,故有五味子之名。五味子分為南、北二種。古醫(yī)書稱它荎蕏、玄及、會及,早列于神農本草經上品中藥,能滋補強壯之力,藥用價值,有強身健體之效,與瓊珍靈芝合用治療失眠。
移栽后依據田里狀況鋤草,每一年開展4~5次,培土深層10cm上下,做到土壤層松散透氣率好,并具有耐旱鎖水功效,在鋤草全過程中留意不必傷根。五味子苗木不但水份使用率低,化肥使用率也非常低,一般農作物的施肥水準標準下,不能滿足迅速生長發(fā)育所需化肥量。并且五味子苗木根的趨肥性非常弱,施肥點離根消化吸收區(qū)遠一些就沒法消化吸收運用。非常是定植當初苗的須根在土壤層中的橫著生長量非常少,施肥間距不適合超出10厘米上下,可是,施肥量大間距近則非常容易灼傷幼苗,因此五味子苗木施肥非常要慎重。頭遍追肥量每株約15g上下,還苗后使用,N∶P∶K配制為2∶1∶1,施肥點為苗的北邊為好。
五味子苗木是無干多枝綠色植物,要想不斷豐收,在維持充裕的肥、水、自然通風、透光性基本上,還務必根據剪修來進行。剪修關鍵在春冬兩個季節(jié),剪修時大枝離芽眼2~2.5cm,離地30厘米,架面沒留枝條,路面上除引縛在竹桿上的2~3條主蔓,其他內寄生枝一律剪去,在枝杈沒鋪滿架面時,對主擴散長枝只有剪去未熟一部分。對側蔓的剪修以中長款梢主導,間隔維持15~20cm,每桿留中長枝13個上下為好,葉叢枝正常情況下不剪。當主蔓脆化,需從主莖基本選苗健碩枝干做新主蔓以便升級。要剪去內寄生枝、從疊枝、側膛枝、病枝和新生兒太密的枝干。有效剪修,可改進構造,促根主莖,增加結果年紀。